前言
很多的國中家長們皆在詢問.國中生在寒假時應該補充閱讀哪些書籍呢?因此我們在這裡開出幾本建議書單以供參考.若是學校老師們也有開出書單的話,那就以學校老師的建議書單為主,究竟那有可能是老師規定的寒假作業.
各位國中生:
寒假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周,但是如果能精讀幾本書,學習作者的構思布局、修辭技巧以及主題的表達方式,會使自己的作文能力大增喔!以下列舉簡單的書單,你可以依自己的程度選擇你喜歡也適合的程度,別忘了:閱讀中帶著思考以及比較的方式,閱讀完之後,想一想:在這篇文章或故事中,你學習到了什麼可以應用的技巧或思考方向?這樣,就彷彿有大師為你開課,使你受益匪淺喔!
初階書籍:
兒童散文精華集/馮輝岳導讀精品14篇/小魯出版
本書特色在收錄14篇生活化的散文,馮輝岳老師深入淺出的剖析,使讀者容易掌握主題。
但每篇文章各有寫作的風格與特色,容易閱讀與了解。
鐵橋下的鰻魚王/李潼/小兵出版社
本書是李潼老師精彩的小說,主角是四個國小學生,因肥胖而自卑,但因經驗而成長,主題正向而明確,李潼老師的故事描述技巧,更值得學習。
夏之庭/星月書房出版
這是日本作家的作品,主角是三個功課不太好的男生,在刻意觀察一位老爺爺的生活後,使他們的生活不知不覺加入了意義。
故事的鋪陳精彩有趣,但請讀者把這本書跟「鐵橋下的鰻魚王」做比較,從主角、故事的開始、經過與結果、主題這些方面比較異同。
進階書籍:
溫柔鬍渣渣/羅位育主編/幼獅出版
這本書收錄了九篇與家庭有關的散文,篇篇都是名家作品,每篇都有令人動心之處,連序文都是極佳的作品。加上羅位育老師的提示與導讀,使本書成為加強自己寫作的範文。
建議本書要精讀,了解每一個字詞以及文句的意義,思考自己可以學習到什麼技巧?深入覺察這些文章觸動自己什麼情感?並試著寫成文章。
煮飯花/幼獅出版
這本書與「溫柔鬍渣渣」的編輯方式相同,故閱讀方式與建議同上。
洞/小魯出版
這本書榮獲美國紐伯瑞大獎,作者對於時空背景的掌握以及因果的鋪陳有極佳的表現。
建議精讀此書,並且對於作者所勾勒得時空背景做一下概念圖,釐清每個時代發生的事情以及之間的關係。另外,這本書曾拍成影片,片名是「別有洞天」。不妨去亞藝出租店借來看,並與小說作比較。
高階書籍:
西遊記(任何出版社均可,但要文言文版)
作者對於動作的描述精彩絕倫,善惡的對比分明,建議要精讀此書,將對自己讀文言文有不少幫助。讀完後,可做古今人物比較,看看自己身邊的人與故事中的角色的相似度。
野地獵歌/小魯出版或是中唐志業
少年小樹之歌/小知堂文化
雖然兩本都是美國作家的作品,但是不約而同的都以男孩子的成長做為故事描述的主軸;「野地獵歌」氣氛輕鬆有趣,其中的譬喻與對事件的精彩描述很值得學習;「少年小樹之歌」表達出對人性的觀察與深刻的體認。建議閱讀兩本書之後,比較這兩本書帶給自己的衝擊與感受。
閱讀重要的是了解與應用,千萬不要囫圇吞棗;書籍也需要再三咀嚼,可以一讀再讀,三讀四讀也無妨,希望短短的寒假,除了吃飯領紅包上網打電玩之外,也餵食一下精神方面,使自己的精神層次以及學習能力也得到一些營養品。加油囉!
作者:馮輝岳 出版社:小魯文化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專門為少年兒童編著、適合孩子們閱讀欣賞的散文書。書中選錄的散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筆觸細膩,情趣濃郁,文字清爽流暢,都是切合兒童心理、貼近兒童生活的精品。每篇散文前,都有編者馮輝岳的賞析文章,幫助小讀者分析、理解和欣賞每位作家作品的內容及其藝術特色、寫作技巧等,以期讓孩子們更了解散文這種文體,進而豐富孩子的想像,拓展其視野。其本身就是一篇篇有頭有尾、十分完整、文筆曉白流暢、清淡有味的散文佳構。
序文--散文,一種美麗的兒童情趣 /馮輝岳
散文,是許多人進入文學殿堂的第一類接觸。一篇好的散文作品,能使讀者領略文學中的語言之美、情趣之美與意境之美。
散文的種類很多,形式也很自由,因此,很難釐清它的範疇。散文是什麼?有的人乾脆反過來解釋,說除了詩歌、劇本以外的文學作品,統統都是散文。雖然這麼說沒有錯,但是,一篇作品算不算散文,還得看它是不是含有文學的美感和情趣。前面的說法,是指廣義的散文;現在一般人心目中的散文,則是指狹義的散文──抒情的、寫景的、敘事的、說理的散文。
給兒童看的散文,也是狹義的散文。 兒童愛看怎樣的散文?每個兒童的喜好不同,很難說得準。
若是散文裡有一個吸引人的故事或事件,多數兒童都會喜歡吧!這故事或事件的敘述,要像小河的水,順著彎彎的河道,隨意的流啊流。這故事或事件的敘述,不必像童話或小說那麼曲折,也不必安排那麼多的懸疑、高潮。
也有一部分兒童愛像品茗一樣,靜下心來欣賞一篇抒情、寫景或說理的小品散文。他們愛讀能激起他們內心共鳴、能感同身受的抒情寫景文章;他們愛看語言自然、表達清楚的說理文章。 好的散文,寫的雖是平凡日子裡的悲喜與哀樂,卻彷彿曾經發生在你我的周遭,真實、親切而溫馨。 好的散文,所使用的語言要能貼近兒童的心靈,並且不時與他們的心靈互相呼應。 只要是好的散文,都值得一讀再讀。 當你閱讀散文的時候,如果你抱著讀故事或看笑話的念頭,你可能會覺得有些失望。當你閱讀散文的時候,如果心裡受了感動,不妨回味一下感人的地方,咀嚼一下美妙的文句,這樣,閱讀的快樂與收穫也許會更多。
延伸閱讀
@ 鐵橋下的鰻魚王
作 者:李潼 出版社:小兵
內容簡介
四個國小高年級學生因為肥胖而自卑,他們都沒有自信,覺得「各有殘缺」,因而同病相憐」,經常湊在一起,荒廢時日。他們常常到傳說有水蛇出沒的葫蘆塘去探險,無意中遇到在葫蘆塘撈補鰻魚的「獨臂青年」,這個青年雖然殘缺,卻有神奇的撈捕鰻魚技巧,這些小孩不知不覺產生移情作用,將他視為偶像和英雄般崇拜,暗中稱他為「鰻魚王」。
故事十分懸疑,最後還揭露鰻魚王之所以失去胳臂的痛苦往事。作者在前兩章有意以「殘缺」和「英雄」做強烈的對比,一方面要凸顯「殘而不廢」的意涵,另一方面為隱藏在鰻魚王「殘缺英雄」背後的故事預設伏筆。閱讀這個故事,可以激勵自以為失敗的孩子走出哀怨,以信心與努力,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
【推薦序】…陳肇宜
導讀讀這本小說,首先要弄清楚作者採用的敘述方式。從第一章的內容看來,讀者一定會認定作者是用第一人稱敘述觀點的順敘法;看完第二章交代人、地、事、物的背景資料時,這樣的看法還不至於有所改變。直到第三章談到四人組因得知鰻魚王失去右臂的恐怖經過,而不敢再到鐵橋下時,這才發覺,作者前面用的是倒敘法,並且「可能」從此回到順敘法。
隨著情節的推展,由倒敘回到順敘的認知都堅信不移,一直到最後一章,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始終採用倒敘法,是我們陷入作者時空交錯的迷宮以致誤判方向。怪的是,儘管我們被作者錯綜的敘述方式所「矇騙」,卻毫無閱讀障礙,並被精采的情節所吸引;這讓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說故事的高超能力。有了這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經驗後,對說故事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試著改用全知敘述觀點的順敘法來敘述情節,看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在平鋪直敘之下,你會發現情節變得乏味;少了與「我」的密切融合,對人物的認同感與對情節的參與感也消失殆盡了。
於是你終於明白,作者的敘述方式是精心設計出來的,為的是要合理分配鬆散、紊亂的題材,好讓小說的結構更為嚴謹,使情節的布局更為精采。喜感,是這篇小說的情節之所以吸引人的重要元素。四位各有殘缺的好友湊在一起,應該是一種帶著感傷的組合才對;然而,作者無意以「畸形」博取讀者的同情,反而藉「我」以詼諧、誇張的語氣和態度,讓殘缺者從自卑昇華為自我解嘲式的丑角,為情節帶來十足的喜感。於是,當我們看到四人組把獨臂的鰻魚王視為偶像和英雄般崇拜時,不知不覺產生移情作用,對四人組樂觀的個性肅然起敬,忍不住也要為他們貼上「殘缺英雄」的標籤。
顯而易見,作者在前兩章有意以「殘缺」和「英雄」做強烈的對比,一方面要凸顯「殘而不廢」的意涵,另一方面為隱藏在鰻魚王「殘缺英雄」背後的故事預設伏筆,同時製造懸疑,讓情節的發展更值得期待。作者以場景的描述和伏筆的延伸來加強情節布局的用心,也很令人激賞。葫蘆塘、鐵橋、桂竹叢、鎮煞碑以及婦女帶小孩臥軌自殺的傳說,為小說背景增添陰森與懸疑的氣氛;鰻魚王斷臂的原因和膽小本性的揭露(伏筆的延伸),更為情節撒下很重的調味料,讓讀者更加興味盎然起來,非一口氣看完不可。就這樣,讀者被「我」牽著走,情緒隨著峰迴路轉的情節不斷起伏、波動;而當鰻魚王開始丟擲白竹簍要四人組潛水找回時,細心的讀者也一定和「我」一樣有了預感:「很大條」的事情就要發生了!果不其然,白骨出現了!那剎那間的震撼不但為情節帶來高潮,也在解開懸疑的同時,讓一直隱晦不明的主題明朗化。
當鰻魚王哽咽的說出久藏內心深處的祕密時,讀者被其未能及時解救母親的哀痛與悔恨所感動,也為他終於解開心結而鬆了一口氣。小說一定要有主題,沒有主題的小說就像沒有靈魂的稻草人,只是虛張聲勢而已。我們讀這篇小說時,隨著情節往下推展,心中難免對「文勝於質」的敘述花招產生強烈的質疑:小說的主題是什麼?難道作者大費周章,只是要告訴我們老掉牙的「殘而不廢」的道理?還是在向我們展示抓鰻魚的技巧和減肥的經驗?
其實,作者一直在跟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他試圖在最重要的時刻給我們重重的一擊,好給我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結果是,他辦到了!首先,他在故事的尾聲,利用白骨的出現給我們一個大概的答案;當我們還困在似懂非懂的狀態之中時,他輕描淡寫的引用鰻魚王「葫蘆塘從來就沒有水蛇」的一段話,給我們醍醐灌頂的啟示。
沒錯,從頭到尾,沒有經濟價值(也可算是一種殘缺)的水蛇一直是一種隱喻,作者利用它向讀者暗示:殘缺的背後必有辛酸,英雄的內心深處又何嘗沒有脆弱的角落?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鰻魚,也同時存在水蛇,兩者就像天使與魔鬼,不斷的在我們心中糾纏、交戰。唯有天使戰勝魔鬼時,心中的水蛇才會消失無蹤。鰻魚王因為找到白骨而解開內心的死結,從此心中只有鰻魚沒有水蛇,可以勇敢而坦然的面對自己的人生。小說的主題在最後一刻才曝光,我們只能心服口服的說:作者實在很會玩小說,而且玩得很高明!
在人物的刻畫方面,作者將重心集中在鰻魚王的身上。雖然四人組人多勢眾,卻因為同質性(殘缺、肥胖、愛搞笑…)高,反而被「我」一人概括承受;也就是說,「我」就是四人組,其他三位只是分身而已。而身為盡責的敘述者,為了避免喧賓奪主,作者只好將「我」淡化處理了。至於主要角色的鰻魚王,當然要多加著墨囉!從一開始的近乎冷漠,作者顯然有意將他神祕化,以加強情節的懸疑效果。當呂大姊透露鰻魚王是個被嚇壞的膽小鬼時,他的真正性格依然猶抱琵琶半遮面。直到游泳集訓開始,作者才一步步的揭露鰻魚王的心思。
從結果來看,潛水尋寶(白竹簍是手腕骨的代替品)是鰻魚王精心設計的遊戲;而從他對遊戲的熱中與擲竹簍的專注情形來看,則充分顯示他深藏不露的個性。像剝洋蔥一樣,作者一層層的揭開鰻魚王的神祕面紗,還原他的真本性;類似這般慢工出細活的人物刻畫,在一般小說中可不多見呢!
延伸閱讀
@ 夏之庭
作者:湯本香樹實/著,楊麗玲/繪
譯者:林真美
出版社:玉山社
內容介紹
「死亡」是什麼?人是怎麼死的?「死亡」有什麼樣的意義?三個十二歲的少年,為了解開他們對死亡的疑問,決定「監視」一位「可能快要死了」的孤僻老人。然而,老人因為有人「監視」而走出行屍走肉、孤僻頹廢的日子,開始洗衣服、整理荒廢的庭園,得到再生的活力,而孩子們也從「偵探」變成老人的幫手、忘年之交,和老爺爺一起實踐重建花園「夏之庭」的夢想。老爺爺最後因為年邁,平靜的走了,孩子們達到最初的目的──觀察死人,然而他們真正得到的,是嚐到了失去親愛的人的痛苦。在童年的最後一個夏日裡,他們與老人相遇、相知、永別。
作者湯本香樹實以清新、自然、流暢的文筆,將一則夏日裡的少年成長記事寫得極為動人。這本書曾經在日本被改編成電影、舞台劇,獲得日本與美國的兒童文學大獎,並被譯為十多國語言出版。
書評:生命的滋味—品嘗《夏之庭》中的味道 /張瑞玲
這是三個男孩——木山、山下、河邊與一個老爺爺之間的故事。在他們小學六年級那年夏天,山下參加了他那沒見過幾次面的祖母的葬禮,回到學校後,與另外兩人分享「見到真的死人」的經驗,而從那之後,男孩們夜晚總是作惡夢。為了抵抗無知造成的恐懼,河邊提議要觀察快死的獨居老人,去發現死亡的真相,也因此這三個男孩與老爺爺的生活開始有了交集,漸漸地他們成了忘年之交,但是到了秋天,老爺爺卻真的離開了他們。
很明顯地日本女作家湯本香樹實嘗試以《夏之庭》觸及死亡議題,然而,若以另一個角度來閱讀文本,將發現《夏之庭》更是一部觀照「生」的作品,推敲讓讀者感到生機蓬勃的原因是「食物」。以下,筆者嘗試舉出《夏之庭》中著者所安排的「菜單」,並探討這些食物之於故事所扮演的角色,咀嚼其在字裡行間所散發的滋味。
在《夏之庭》書中,男孩們對老爺爺的認識是從食物開始的,他們跟蹤老爺爺上便利商店,發現老爺爺每次買的東西幾乎都差不多,總是:便當、麵包、香蕉、泡菜、沙丁魚罐頭、味噌湯材料包。而且老爺爺總是走同樣的路線到小公園吃下一根剛買來的香蕉。在這裡,著者藉由食物側寫了獨居老人飲食的隨便,而老人習慣無意義地在公園吃香蕉,想來也讓人覺得不忍,分明是想融入人群,卻仍是孤孤單單存在著。除了描寫老爺爺的孤單可憐,著者藉由食物推展故事的企圖是存在的,而擔任推手的是心地柔軟的山下。當山下從家中偷出生魚片:鮪魚、烏賊、海膽以及幾片紫蘇和蘿蔔絲送給老爺爺時,無形中老爺爺和男孩之間的友誼已經開始滋生。接下來的日子老爺爺開始買新鮮蔬菜、生魚片,甚至自己炸東西吃,著者藉由描寫這些微不足道的事來暗示老爺爺的心理變化。從購買沒營養的加工果腹品到享受新鮮的食物,意味著老爺爺走出死氣沈沈的生活,男孩們開始為老爺爺的生命注入了生氣。
在《夏之庭》當中湯本香樹實似乎對於水果特別地鍾愛。
吃西瓜是《夏之庭》中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在打掃雜亂的院子過後,老爺爺拿出一顆大西瓜和男孩們分享,鮮豔欲滴的紅色果肉,將氣氛染得甜甜的。這可以看作是老爺爺第一次主動回饋男孩們的友誼,特別是那個曾送上生魚片的山下,著者安排山下展露了熟練的磨刀技術,讓河邊和木山對山下非常的佩服,所以山下嘗到的滋味不單單是西瓜的美好滋味,還有同伴對他的另眼相待。第二次吃西瓜是在幫老爺爺粉刷房子過後,當時河邊沒來由地發了一頓「為什麼我沒爸爸?」的牢騷,說完自己馬上感到非常地困窘,連忙想逃避跑回家時,是老爺爺氣定神閒地請大家吃西瓜,化解了尷尬,那樣的時刻,對大家來說恐怕沒有比低頭猛吃西瓜、一切盡在不言中更適合的事情了。
「老婆婆手上拿著一個用淡粉紅包巾包起來的東西,她把這包東西放在陽台上,然後將它打開。原來,是一籃紅色的果實。」種子店的老奶奶畢竟不是老爺爺的彌生奶奶,無法撫慰老爺爺的思念,但是她帶來了木莓,帶來了故鄉的味道,讓老爺爺猶如久逢知音,木莓的美味牽引進了北海道的兒時回憶,聊起了盛產山葡萄的秘密地點、醃魚卵、曬魚乾的趣事、吃醃青辣椒配飯、舔凍砂糖牛奶冰塊……。記憶的滋味彷彿就像木莓一樣又酸又甜,當木山、山下、河邊長大之後,如果有機會再嘗到木莓,一定也會回憶起這個午后。
直到最後,男孩們終於發現死亡的那一刻,著者仍然刻意在老爺爺的枕旁擺上四串葡萄。取代死亡冰冷氣息的是葡萄的香氣。而枕邊的葡萄,有老爺爺的期待,他想要跟三個孩子們一起分享人生美妙的滋味;有著者的企圖,湯本香樹實呈現了死亡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來得自然且平靜。 對於木山來說,「媽媽到底都吃些什麼?」這個問題困擾著他,面對只盯著他吃飯,自己卻喝酒吃餅乾的媽媽,木山其實很心疼,卻不知道媽媽究竟怎麼了?當他第一次主動削了兩顆水梨要給媽媽吃時,原本堅持什麼都不想吃的媽媽竟然能夠接受且忘我地吃了起來,木山心中卻是酸酸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食物拉近了木山一家人的距離,因為當媽媽住院之後,木山和爸爸必須自己張羅三餐,爸爸比以前更早回家了,偶爾,他們會自己動手料理,木山知道自己的蛋包飯並不成功,但對於爸爸口是心非的稱讚,他是欣喜的。而當病床上的媽媽嘗到爸爸親手燉的燴飯時,感動得直掉眼淚。對於家人之間含蓄的情感,著者掌握吃東西這個點來發揮,只因這是生活中最基本又自然的事,很容易讓人忽略,但若用了心,也最容易感受到。讓筆者想到含蓄的中國人常常以問聲「呷飽沒?」來傳達對別人的關心。
在《夏之庭》一書中,雖然主題是死亡,但糧食是維持生命的基本所需,湯本香樹實反覆地側寫到食物,不僅讓人感覺生氣蓬勃,而且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因為活著,才能品嘗各種的滋味。在兒童作品中,無論是童詩、兒歌、民間故事〈糖果屋〉、繪本《高麗菜弟弟》、童話《愛麗絲夢遊仙境》,甚至是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都不忘在食物上大作文章,只因這是最貼近小讀者生活經驗的東西,能夠引起閱讀的興趣,很快地帶領讀者進入狀況。很高興,在《夏之庭》這樣主題沉重的小說中,著者放了讓人「安心」的質素,除了友情,還有食物。
延伸閱讀
進階書籍簡介:
@溫柔鬍渣渣
主編者/羅位育 出版社:幼獅文化
【內容簡介】
一封動心的家書,一位深情的男人,父親。一方天井,記憶起那段日日夜夜與奶奶相依的歲月。有時……見母親一面就少去一天的事實,我恐懼著再去看母親。《溫柔鬍渣渣》九篇溫柔深情的好文章,讀之令人感動不已!※書中附有「回聲」&「動動心」適合親子共讀。林文月、陳芳明、駱以軍、鍾怡雯、陳大為、馮青、吳鈞堯、朱天心、張讓(本名盧慧貞)【聯合執筆】
【代序】一家人◎羅位育
我的孩子深信一件美事,就是:在他們降臨世上學習說好話做好事之前,是一位成天躺在雲端打呵欠的小天使,無意間,看中了一對可愛的男女夫妻,小天使決心下凡成為他們的寶貝孩子,於是,就收拾行李離天出走了……。
孩子要求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重述這段不凡的人生軼事,而她們也一遍又一遍地笑著回話:「所以了,跑得快就當姊姊,跑得慢就當妹妹……哈哈」。
「哈哈」的清脆童聲一直在我的耳邊不歇,也是我公忙之餘的輕鬆耳語。
然後,我的孩子提出了大哉問:「那……當你們回到天上當小天使的時候,我就看不到你們了,那我也回到天上的時候,要怎麼找你們呢?我還能做你的小孩嗎?」這句溫暖又深情的風話吹出我的記憶,我想起自己曾經畏懼成為人父,畏懼自己不知如何和童音對話。但是,我也記起自己時時半夜驟醒,乃因孩子的連連夢話!
然而,我想起父親已經棄世多年了,如今正是天上晃來晃去無憂無慮的天使麼?還記得我這個屢屢背他心意的長子嗎?我的長女曾在她的爺爺晚年懷抱中安睡,曾讓爺爺的鶴髮因為開懷而飛揚。
因此,我的小女兒露出負氣的表情說:「不公平!我都沒被爺爺抱過。」而她的姊姊也面顯疑色地說:「好像,好像我快忘記爺爺的樣子了。」所以,我頻頻拿出爺爺抱孫的相片來,要長女復習爺爺的音容笑貌,要小女兒仔細閱讀爺爺而相熟,女兒們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笑了又笑,就是沒說出感想來。
家人、朋友很公平地發出評論:「唔!長女模樣像媽媽。小女兒模樣像爸爸!」我對孩子的媽說:「噫!我總覺得兩個小孩都樣兒像妳!」孩子的媽咂嘴說:「哼!兩個小孩根本是你的翻版」我們嘴上說如此,心上卻認為:「不像我,像誰?去去去!」
有好一陣子,我的長女吵著說她的樣子一定要像爸爸,近來問她還記得這件好事?她眼色不安地說:「哪有?」若再探問她的模樣彷彿爹或娘呢?她先推出安全的回話:「爸媽都像!」然後呢,已是小學生的她有了自覺,再迅速糾正:「我只像我自己!」
小女兒倒是一路效忠孩子的媽,模樣、聲音、性情等等都要酷似媽媽,只願意分了個脣形和腳趾頭形給我。不過,她很愛追隨姊姊的想法和做法,小女兒摟著孩子的媽的脖子說:「非像媽媽不可!」她的甜言蜜語,也會因此逐漸消聲的。
我曾看出她們的五官氣質很有我母親端莊美麗的味道。但是,女兒們有一些角度的面容,卻出現我父親的神色。孩子的媽也在女兒的臉龐情感上,認真觀賞了她的爸媽、也就是我們女兒的外公外婆的生命情味來。
我們公務繁重脫不了身時,總把孩子托給奶奶外公外婆照料一會兒,孩子也在奶奶外公外婆的感情中盡興著!有一天,孩子突然很認真地對我們說:「將來我工作忙的時候,你們也要幫我照顧孩子喲!」,我們笑著應承了她。
就因為是一家人吧!
延伸閱讀
@ 煮飯花
陳幸蕙主編 出版社:幼獅文化
內容簡介
生活中,總有許多令人感動不已的事物;而溫馨的親情、美好的愛的故事,更常是我們生命中雋永難忘的記憶。
《煮飯花》一書主題涵蓋了親子、祖孫、手足之愛,作品平易近人、深入淺出,每一篇都是閃動著微笑、淚光的愛的故事--〈不可暴露身分〉詼諧溫暖,〈娘說的話〉啟人深思,〈暑假作業〉妙趣橫生……讀者在感動於美好親情的同時,也提升了語文寫作和文學鑑賞的能力。
編序: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座親情山◎陳幸蕙
堪稱「台灣之光」的一代名導李安,近日以其新作《斷背山》屢獲國際影壇肯定。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此片不但使李安成為影史上第一位獲得金球獎最佳導演榮譽的華人,更極有可能使他層樓更上,成為第一位勇奪奧斯卡最佳導演或最佳影片大獎的東方導演。
在談到這部引起海內外廣大矚目與討論的影片時,向來以誠懇、嚴謹面對電影創作而知名的李安,曾語重心長地說:「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座斷背山。」
斷背山,姑不論於現實人間,是否為一真實的存在?但在李安這句話裡,卻絕對是一種意涵豐富的象徵,令人無言且思索、玩味不盡!而在這本親情小品選集序文裡,如果不是顯得那麼唐突、突兀,與冒昧,那麼,且請容我借用李安導演這句名言,並加以延伸,來指陳一個生命的現實,那便是: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座親情山。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座親情山--這句話可以有兩個層次的解讀。第一個解讀是:親情恩重如山。第二個解讀則是:在許多時候,親情也往往如吳晟在〈負荷〉一詩中所說的那樣--是最甜蜜也最沉重的負荷!就像攀爬一座高大的山,艱辛困難、汗水淋漓,與歡喜愉悅、欣慰滿足的感覺是錯綜交織、同時存在的。
而人間親情故事之所以總是千顏萬貌,便在於每個人的親情山,海拔高度不同,緩陡坦險有異,景觀視野各殊,並且,最主要的--登山者一路上的心思觀想、感受體會,與所面臨的挑戰、考驗也莫不大異其趣。而親情故事之所以總是感人至深,便也在於所有的登山者,不論如何,在愛的驅動下,一步一足印,或輕快,或踽踽行走於崎嶇山路間,也莫不一再蜿蜒出悲欣交集、刻骨銘心、閃動著微笑與淚光的歷程。
是的,悲欣交集、閃動著微笑與淚光的愛的歷程!
這遂也是每回,幼獅公司徵召我編親情文選,我總是銜命以赴的原因。
因為閱讀世人攀登親情山的故事,我自己固再三領受,輾轉尋思,受益良多;而將這些動人的故事整理、編輯成卷帙,引介給新世代讀者,若能使新新人類於文學欣賞外,猶能另有人生的啟發與收穫,自更是可喜的美事一樁。
於是,水到渠成,因緣殊勝,乃有此親情小品選集之誕生。
由於幼獅公司所設定的本書讀者對象,為國小中高年級和國中生,因此這本選集作品以平易近人、深入淺出為主,且涵蓋了親子、祖孫、手足之情等主題,希望新世代讀者悅讀這些溫馨的故事,不僅對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文學鑑賞能力有幫助,也能使他們對父母等親長攀登親情山的辛苦,知所體恤;同時在攀登自己的親情山時,也覓得美好的借鏡。
至於書名《煮飯花》,則取自本選集中一位年輕作者黃雅芳作品的篇名。生動鮮明的意象,固令人印象深刻且難忘,百分百本土色彩的芬芳之名,但願,在你尚未翻開扉頁之前,尤先對本書充滿了期待與親切感。最後,把這本愛的小品集呈現在你面前的同時,身為編者,也在此虔誠祈祝--世人攀登親情山,一路行來,都是豐富而有意義的生命歷程!
延伸閱讀
@ 洞
作者: 路易斯‧薩奇爾(Louis Sachar ) 譯者: 趙永芬
出版社:小魯
內容簡介
史丹利.葉納慈家裡好幾代以來都很倒楣,因此當他受到司法不公的審判而慘遭遣送到綠湖營,也就是一個少年管訓營的時候,倒不覺得太過意外。綠湖營根本沒有湖──它已經乾涸了一百多年了,而且也稱不上什麼營。這些少年犯每天都得在硬邦邦的乾湖床上挖一個五英尺寬、五英尺深的洞作為懲罰。管訓營的監護人聲稱這種毫無意義的苦工可以磨鍊少年犯的個性,不過那可是個漫天大謊。史丹利必須挖出真相。
這本充滿了奇妙創意且撼人心弦的小說,既嚴肅又滑稽,作者路易斯.薩奇爾編織了一個盤根錯節的謎團,但也有許多線索可尋,直到最後終於真相大白,原來是命運在每一個角色──與他們祖先──的生命中作祟,而且持續了好幾世代之久。這是一個關於罪與罰以及救贖的黑色幽默故事。
本書榮獲一九九九年紐伯瑞文學獎金牌獎,且榮踞一九九九年美國青少年讀物暢銷排行榜前三名,是一本非常特別的小說。書中內容涉及輪迴、詛咒、命運等觀念,作者運用緊密的結構,優美的文字,將書中每一個角色的個性都描寫得深刻且生動,使人感受到絕佳的文學閱讀經驗。本書絕對讓人愛不釋手,一旦拿起,就捨不得放下。
本書內容由於有好幾代的故事穿插出現,為了讓讀者便於閱讀,在編輯手法上,採取改變字體的方式,使讀者一目了然,可以清楚明白故事內容。
導讀:從洞底爬到山頂 /趙永芬
各位讀者一定想不到,榮獲一九九九年紐伯瑞兒童文學金牌獎的作品-洞,述說的是一個關於前世今生的複雜故事,作者路易斯.薩奇爾所探討的,竟然是大家都熟悉的──輪迴。
譬如有個人一直運氣不好,什麼倒楣事都能碰上,努力不懈卻總是沒什麼成果,我們可能會說他真是歹命。如果他家裡好幾代以來都是如此,我們則會認為他的祖先可能做了什麼壞事,才會禍延子孫。這就是一種輪迴的觀念。
史丹利‧葉納慈就是這麼一個人。他的父親、祖父、曾祖父也叫史丹利‧葉納慈,因為史丹利的英文字母S-t-a-n-l-e-y反過來拼就是他們的姓葉納慈,Y-e-l-n-e-t-s,這奇特的姓名似乎預示了一個峰迴路轉的故事。
史丹利不但繼承了祖先的姓名,也似乎繼承了祖先的罪過,受到厄運糾纏的懲罰。倒楣的他被天外飛來一雙又臭又舊的球鞋打中腦袋,卻遭法官當成小偷定罪,並且送到綠湖營──一個專門管訓壞男孩的地方。
都是他那又壞又爛的偷豬賊曾曾祖父害的! 這是四位史丹利‧葉納慈碰到倒楣事的時候都會說的一句話,其實他們並沒有怪那偷豬賊,也沒有怪命運。他們仍然很上進,努力做個好人,努力做個好孩子。 原來史丹利的曾曾祖父並沒有偷豬,就跟史丹利沒有偷鞋一樣。只是因為史丹利的曾曾祖父沒有履行他對左若妮夫人的承諾,忘記背她上山,喝那山上的溪水,於是後代子孫都遭到詛咒。不過,在學校裡飽受欺侮的史丹利來到了綠湖營,倒是交到一個綽號叫零蛋的好朋友。巧的是零蛋正是左若妮夫人的後代,也是真正的偷鞋賊。由於管訓營監護人毫無道理的要求:每名少年犯每天都必須挖一個五英尺寬、五英尺深的洞。史丹利和零蛋兩人互相扶持,終於挖掘出好幾世代以來幾個家族的恩怨情愁,並且在他們上山找水喝的艱苦歷程中,發揮出無私、忘我的高貴情誼,不但磨鍊出兩人的自信,也化解了左夫人的詛咒,扭轉了所有人的命運,使善良的人得到了救贖,更讓有罪的人得到應有的懲罰。
這兩個孩子,竟改變了自己和那麼許多人的命運!
他們是怎麼從洞底爬到山頂的?
這個洞得靠我們自己去填補,從書中尋找線索。
本書一開始,「綠湖營其實沒有湖」,立刻將我們帶進故事的重重謎團與核心。緊跟著我們會發現綠湖營一帶本來是個綠意盎然的小鎮,住著純樸的鎮民,如今卻成一片沙漠。我們不禁充滿了好奇與疑問:是什麼讓一百多年前的綠湖鎮,變成今天寸草不生的綠湖營?
於是我們回到一百多年前的綠湖鎮,看見鎮民們如何泯滅良知,只因懷著黑白種族偏見,不願美麗的白種女教師與鎮上的黑人洋蔥農夫山姆相戀,竟不惜殺害了原本是好友的山姆。我們看見他們犯下的罪行,也看見上帝給他們的懲罰,把綠湖鎮變成了沙漠。我們更體會到身為後代的每一個人,不管喜不喜歡,都得為前人背罪、還債。
史丹利和他祖先的遭遇、綠湖鎮民的所作所為、美麗且善良的女教師變為令人聞之喪膽的亡命之徒,這些情節表面看來雖然荒謬可笑,然而它們卻透著嚴肅的底蘊:救贖在於發揮良知、人性與奮發向上的心。沒有了它們,罪行也就不遠了。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是如此。
本書的作者路易斯‧薩奇爾運用過去與現實交錯的手法,把一百多年前至今發生的故事呈現在讀者面前,既有傳奇甚至魔法的色彩,也不乏對社會的批判,有些情節更彷彿美國西部牛仔片。在人物的塑造方面更是誇張,比方說有如女煞星般惡毒的監護人、腳臭逼人的鱒魚華克、口嚼葵瓜子的長官先生等;妙的是書中這些人物不管是古人今人,都可以在另一個時代找到酷似的角色,給人一種「前世今生」的感覺。而且薩奇爾在敘述的過程中,設計了許多看似毫不相關的細節;有的滑稽突梯,有的不可思議,最後卻如拼圖一般,一一落入正確的位置,終於拼出了事實真相,真是妙不可言,讓人不由得會心一笑。但是笑過之後,也不免怵然心驚:今生的親人、死黨、甚至仇人,是否跟我們在前世就已經結緣?如今出現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是純屬巧合?還是輪迴使然?
這是一本處處埋藏著驚奇的小說,故事的結構相當複雜。為了方便讀者分辨各個情節究竟發生於現在或過去,我們特別選用了不同的字體做區分。不過,優秀的文學作品本來就應該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經驗,有時不免讀來費神,因為作者希望藉由創意與精心的設計,使讀者有不同以往的感受。除了情節的奇巧與結構的不落俗套之外,薩奇爾的每一個用字、每一個意象都值得反覆推敲。讀者若是細心的話,可能就會發現薩奇爾為左若妮(Zeroni)夫人的後代取名為零蛋(Zero)的慧心獨具;另外,零蛋的IQ也絕非零蛋,而這只是書中眾多驚奇中的一個例子而已。各位透過「洞」的閱讀經驗,倘若能夠像史丹利與零蛋一樣努力挖掘與奮力爬到山頂的話,說不定也會扭轉許多人的命運呢。
延伸閱讀
高階書籍:
@ 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 出版:三民書局(文言版本僅以三民書局做介紹)
導讀:陳秋虹
《西遊記》是一部很有趣的神怪小說,也是一部很有深度的諷刺小說,在中國的古典小說當中,和《水滸傳》、《金瓶梅》以及《三國演義》並列為明代的四大奇書,因其內容帶了一些童話般的趣味,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傑作。本書內容主要是描述一群人格化的動物,護送一名佛教的高僧到西印度取經的故事。這些動物,都是具有法力的仙胎,為了護送取經者,周旋在神魔之間。作者吳承恩筆下創造的這個幻想世界,在荒謬之中卻顯得栩栩如生,並暗示人性的不同面貌,隱含了深刻的寓意。故事中,唐三藏善良仁慈、滿懷理想主義,但是個性儒弱,不能明辨是非,反而屢屢聽信豬八戒的挑撥。當困難發生時,總是束手無策,坐待外援。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似乎顯現作者對當政者昏庸無能的暗諷。
《西遊記》的靈魂人物應是孫悟空。他天資聰敏,法術高強,敢一鬧海龍王,二鬧地獄府,三鬧天宮,並且還和佛祖打賭。叛逆、爭強好勝,心高氣傲以及性急如火是他的弱點。但充沛的生命力、大無畏的精神和樂觀的個性,不怕吃苦,勇於面對挑戰,充分顯現了英雄的特質。另外代表人性弱點的角色是豬八戒,八戒的特色是貪吃懶惰,常搬弄是非,落井投石,又重視物質享受,遇到困難就喊散夥,無法堅持到底。這些出乖露醜的行為,在吳承恩筆下寫來卻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諷。豬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醜笑料當中,給予讀者對人性貪慾的省思。而著墨較少的沙悟淨,表現的是剛毅木訥,沈默踏實的性格。
由於取經必須要通過八十一個難關,克服牛魔王、蜘蛛精、白骨精這些妖魔鬼怪的挑戰,才能夠完成任務,這一趟西行取經的磨難路,就是一條修行的路,這也象徵著每個人在追求理想的旅途當中,必須迎接各種困難與挑戰。在故事當中出現的各種妖魔鬼怪,也就是人類各種慾念的化身,如貪婪、懶惰、軟弱、甚至愚昧,都是人性中需要修正的一些特質;同樣的,善良、憨厚、和勇敢也是人類性格中的寶石,這些特質就透過故事中各個角色一一彰顯出來。
《西遊記》能夠受到古今讀者的喜愛,主要在角色塑造成功,讀者除了可以從中享受到喜劇效果的趣味之外,更可以對人性和人生有深刻的體會。這絕對會是一本老少咸宜、令你愛不釋手、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延伸閱讀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 相關作品(有學者認為孫悟空是根據此作品創造出來的)@野地獵歌
作者:威爾森‧羅斯Wilson Rawls 譯者:柯惠琮
出版社:小魯文化
內容簡介
小傑天生喜愛冒險,有一天,馬戲團的二十九隻猴子因為車禍而迷失在附近的樹林裡。小傑的爺爺便協助他捉拿猴子好去領賞金。怎料受過馬戲團訓練的猴子可不是那麼單純,整個捕猴過程中,既逗趣又驚險。最後小傑還是領到賞金,但卻捨棄原本要買馬匹及獵槍的念頭,而將錢給媽媽為天生跛腳的妹妹籌開刀的醫療費用。
在閱讀這場冒險的過程裡,讀者明白夢想需要的元素是努力、堅持及信念,甚至必須重新評估自己的,再佐以親情和動物之愛,故事最後,才發現夢想原來就在不遠處!
《野地獵歌書評》許建崑先生(東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抓猴子的夏天,有什麼值得分享呢?十四歲的李小傑隨從父母來到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契洛奇部落的山腳下開墾農場,發現了河谷地有猴子出沒。他想抓猴子賣個好價錢,可以換取渴望已久的小馬與獵槍。猴子為什麼值錢?牠們是馬戲團馴養的,在火車翻覆時逃了出來。抓猴子簡單吧!沒有想到小傑和他的獵狗羅伯一再慘敗,吃盡苦頭。連爺爺出的許多主意,也沒有效果。在一場暴風雨之後,小傑去探視受困水窟的猴群,局面終於得到了轉圜。
故事到此,還沒完呢!小傑得到了小馬和獵槍沒有?他的妹妹黛絲瘸了一隻腳,誰可以幫忙醫治呢?這個故事的開端,充滿爆笑的情節。小傑和獵狗羅伯,像一對患難兄弟,可以相互對話呢。碰上了為首的猩猩吉寶,所設的詭計,都一無用處;連穿在身上的馬褲都丟了。這怎麼可能呢?捕捉猴群以後,小傑如何放棄自己的想望,主動幫助家人送黛絲就醫呢?故事轉折有力,又能傳達親情的可貴,以及敬畏天神,尊重自然生命的信念,令讀者在驚喜的冒險遊歷之餘,感動而泫淚!
延伸閱讀
《野地獵歌》─青少年夢想的實現
@少年小樹之歌
作者:佛瑞斯特‧卡特Forrest Carter 譯者:姚宏昌
出版社:小知堂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自傳體的小說。描述一位小時候和爺爺奶奶,在美國東部查拉幾山區的印地安少年故事。書中不僅生動描寫了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人們的生活狀況,它還記錄了你我心中最普遍而深刻的人性軌跡。【小樹】在美國前後銷售量超過百萬冊,並榮獲1990年第一屆美國圖書銷售協會年度最佳圖書獎(ABBY)。另外,本書已售出電影版權。
延伸閱讀
與自然唱和——我讀Forrest Carter《少年小樹之歌》
到哪裡買這些書
*實體與網路通路:(可點選連結)
誠品書局
金石堂
三民書局
博客來
新絲路網路書店
*出版社:(可點選連結)
天衛小魯出版社
小知堂
玉山社‧星月書房
幼獅
小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