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11

悅讀學堂 兒童繪畫班

課程重點 : 
小朋友對於發展色彩、空間的概念,
培養兒童對物體的組織能力 ,
並利用各式各樣的素材體驗與創作激盪,激發兒童想像力。




(一)素描興趣培養班 :
以生動有趣的漫畫和插畫,啟發式教導孩子素描,培養小朋友的掌握力、專注力,並訓練耐心與毅力。使得小朋友對於造型掌握、線條及明暗變化,色彩敏感、配色有基礎的概念。
適合對象 : 幼稚園與國小學生
上課日期 : 週六 10:00~12:00
                   週日10:00~12:00 
                  (每次上課兩小時)
課程大綱
靜物描寫(一組靜物 大約三~四堂)

(二)兒童創意趣味繪畫班
搭配繪本激發想像力,培養插畫基本架構,讓小朋友發想創意,玩各種不同繪畫用具的混搭,培養造型藝術創造能力。
適合對象 : 幼稚園與國小學生
上課日期 : 週六 13:30~15:30
                   週日13:30~15:30 
                  (每次上課兩小時)
課程大綱 : 
3/7彩色的心情
3/14冷暖色大對決
3/21剪貼畫
3/28墨汁蠟筆碰碰樂
4/11墨汁蠟筆碰碰樂
4/18 水墨漫畫扇 繪製一面是花草山水,一面是漫畫的紙扇
4/25 民俗吉祥畫 (民俗繪畫創作)
5/2 水彩點描 練習點描技法 
5/9 音感作畫 練習運用抽象方式,以水彩為工具表現音樂
5/16 手的聯想 (手部描寫與創意變化) 
5/23 動物組合 (用不同的動物部位組合一隻新動物) 
5/30 十年後的自畫像 (畫出未來的自己,建立夢想)
6/6 百變文具 (練習物體的描寫與變化)
6/13 創意頭像組合 (畫出各種東西組合出人的頭像)
6/20 簽字筆點描 (用點的方式完成作品)
6/27 簽字筆背景設計 (用線條、圖形的變化設計背景)


以下介紹小朋友對於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的變化

(資料來源 : http://blog.xuite.net/quiet131/131/22677686-%E5%85%92%E7%AB%A5%E7%B9%AA%E7%95%AB%E7%99%BC%E5%B1%95%E9%9A%8E%E6%AE%B5)

羅恩費爾採Erikson的社會心理發展觀將兒童繪畫發展階段區分為:塗鴉期、前圖示期、圖示期、擬似寫實期或群黨期、決定期。以下就羅恩費爾之理論特徵整理如下:

(一) 塗鴉期(scribbling stage) 2~4歲
幼兒的塗鴉是其視覺經驗和身體、手指肌肉動作協調的一種產品,也是一種本能的表現。羅恩費爾認為幼兒剛開始塗鴉是一種無意識的反射動作,也無創作的意圖。僅僅是享受肌肉運動的滿足感,與筆塗在紙上的快感。但漸漸地,幼兒能發現紙上線條與自己動作存著某種關聯,於是繼續塗鴉,便漸漸發展出手眼協調、大小肌肉控制等與身心發展有關的塗鴉過程。塗鴉其可分三階段:
1. 隨意塗鴉 (disorded scribbling)
年齡:2歲左右。
特徵:(1)用整隻手握筆,搖動手臂畫線,尚無法控制動作。
(2)眼睛未必看著畫面,眼與手的動作無關。
2. 縱橫線塗鴉或稱有控制塗鴉 (longitudinal or controlled scribbling)
年齡:2歲半左右。
特徵:(1)以重複的動作塗鴉,具有手眼協調的控制能力,常出現反覆的縱橫線。
(2)已能控制手肘關節。
3. 命名塗鴉 (naming of scribbling)
年齡:3~4歲左右。
特徵:(1)從單純塗鴉的動作轉為具有想像思考的塗鴉,會賦予塗鴉意義,但形象仍難以辨識。
(2)會發現圖與背景的關係,但仍未能表現空間。
(3)會為塗鴉命名及用不同色彩來區別不同意義的塗鴉。
(二) 前圖式期(preschematic stage)4~7歲
對環境的接觸漸擴大,對世界的探索大於自身身體的操控,兒童開始有意識的作具象表現,能發現現實、思想與繪畫之間的關係,因不斷的接受新概念,故常改變其繪畫概念與形象。假如這個階段的兒童仍然停留在塗鴉,即使是有秩序的塗鴉狀態,也或許顯示其認知發展未達到本時期兒童所能畫出的人或房子的象徵圖像,因此可能有發展遲緩或某些知覺、情緒和生理的問題,應當進一步的診斷評量。特徵:(1)人物繪畫以蝌蚪人為主。(2)無空間秩序表現,物體星羅棋布。(3)色彩與畫面中形象的關係由兒童喜好決定。
(三) 圖示期(schematic stage)7~9歲
此時期會發展出其本身固定的繪畫符號,可稱為圖示或基模。圖示是型態概念的表徵,代表兒童對視覺對象的一種明確概念,也是一種象徵性的圖形。若無特別的經驗或刺激,此圖示將會不斷地出現2~3年。特徵:(1)有明確的人物概念,經常出現人物圖示。若要強調某特殊經驗或特徵時會以誇張、變形重要的部分或省略不必要的部分兒與原圖示不同。(2)空間表現則有多樣化的表現,出現基底線(baSe line)和天空線、展開或摺疊畫法、多視點同存一畫面、X光畫法、不同時間同存一畫面等。(3)能發現真實色彩,脫離主觀用色。
(四) 寫實萌芽期或群黨期(stage of drawing realism or gang age)9~11歲
此階段是兒童繪畫發展上具有戲劇化發展的時期,也是夥伴意識萌發的時期。先前的圖示概念已不能滿足兒童的表現需要(陸雅青,1993),開始從事與外在視覺對象有關聯的表現。對環境與視覺對象有較多的知覺,在繪畫表現上嘗試呈現其視覺概念的真實性,亦是強調非現實想像的傾向,注意到物體之間的比例問題也漸漸具有抽象思考能力。圖畫的形狀內容不再那麼呆板,且描述較多環境的細節部分。由於生理發育情況已漸成熟,群黨期的兒童以能掌握較細膩的繪畫動作,如軟性毛筆的運用或是水分的控制。其特徵有:
(1)人物部分:圖示消失,而以寫實的線條代替。會強調衣服與性別的不同特徵,描繪出更多的細節如衣服的皺折。較少有誇張或省略的表現方式。
(2)空    間:捨棄基底線,對於圖示期空間之畫法會批評為不合理。開始會使用重疊畫法表示物體之前後關係,有物體近大遠小的單一透視概念。
(3)色    彩:改變固有色概念,轉變到能應用豐富的色調。但尚不能表現視覺對象的光影變化。群黨期的兒童特別容易改變她/他以前所慣用的色彩樣式,也較願意接受新的感情刺激。
(五) 擬似寫實時期 (pseudorealistic stage )11~13歲
能作抽象思考,對自己的作品產生批評意識。也由於批判性自決能力增強,雖想如實表現,但未能充分作寫實的表現,而漸出現「眼高手低」的情形。開始重視製作的結果而非創作的過程。依據兒童知覺反應的不同,在繪畫表現上出現「視覺型」與「觸覺型」。前者注重視覺刺激,關心色彩、光影的變化及透視的空間;後者則強調主觀經驗、情緒特性或身體感覺的表現,有如表現主義者。但並非以此將兒童畫特性一分為二,大部分兒童仍是介於兩者之間,而表現較傾向「視覺型」或「觸覺型」作畫。其特徵有
(1)人物表現:視覺型---注意衣服皺折、身體的光影變化、正確比例與動態。
        觸覺型---注意自身感興趣的部分,作誇張的表現,不考慮正確比例。
(2)空   間:視覺型---以較理性、客觀的態度處理出畫面的遠近、三度空間、光影等。
        觸覺型---依主觀感情作畫與處理空間問題。
(3)色   彩:視覺型---會注意到色彩會因光影與距離影響而產生變化。
        觸覺型---依自身對色彩的情緒反應主觀用色。
(六) 決定期(period of decision)13~17歲
此時期兒童已成長為青少年,需面臨身體、心智與情緒等方面的巨大變化,羅恩費爾亦稱此時期是青少年創作活動的危機時期。此時期的青少年已能作有意識的表現,對自己的作品持續增加批判意識。創造性表現遇到瓶頸,很多兒童甚至會失去繪畫的興趣。
兒童繪畫能的發展是漸進式的,即使是相同的年齡不同的個體也會有不同的發展。對於兒童繪畫能力發展有許多學者提出不同的階段看法,以下整理H. Read, Helga.  Eng, Piaget, Eisner, Lowenfeld, Gardner, Parsons等學者之重要觀點如下表,以瞭解兒童繪畫發展歷程。

搜尋此網誌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