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6

天下雜誌特刊 --教出寫作力



天下雜誌特刊 --教出寫作力


【簡介】
「忽視寫作的教育改革,永遠只走到半途,」美國國家寫作計畫開宗明義指出全世界的教育改革﹐都把寫作能力﹐高舉為首要必學的「關鍵能力」。因為「寫作力」﹐不只是應付國語文考試拿高分的「作文」能力﹐而是統整邏輯思考、創意想像、組織表達等各種能力的綜合體。要培養孩子迎戰未來的競爭實力﹐就從「寫作力」開始! 「教出寫作力」專刊﹐從概念的革新﹐到教法的實戰守則﹐給關心教育的家長和教師全方位的教導指南。專刊中探訪閱讀與寫作教育領先的芬蘭、瑞典、澳洲、美國、香港、日本等各國趨勢和實際做法﹐並提供各縣市典範學校教學分享。



寫作到底該怎麼學?怎麼教?教些什麼?基測作文要如何才能拿六級分?
本刊首度提供完整而清晰的描繪。新崛起的作文補習班,到底在教什麼?作文名師如何教學?專刊中深入採訪各大補習班的教學研究中心,試圖提供給家長參考的資訊。並探訪張曼娟、朱天衣、許榮哲、陳銘藩等名作家的「創意作文私塾課」,看到作家老師們如何教出寫作力。白先勇、漢寶德、簡媜、孫維新…名家告訴您他們浸淫於閱讀與寫作的人生故事。最受歡迎的170本好書書單﹐本期將推薦適合中年級閱讀的橋樑書與讀本。 本刊特別針對二十三縣市的國中小調查,了解基礎教育中閱讀與寫作的課程實況,並評選出「優質閱讀縣市」。關心教育政策的讀者不容錯過。






【編者的話】

從「寫作」,啟動新一波學習革命



文╱天下童書總編輯 何琦瑜


基測恢復考作文,使得「寫作之重要」,似乎不經思考的,就成為了共識。但是這次《教出寫作力》特刊,我們卻要不厭其煩的,從定義開始,重頭說起。因為目前的寫作教育,是我們自以為很熟悉,卻完全走錯了方向的一條路徑。


釐清「寫作」的迷思


幾個一定要釐清的迷思,也是必須要認識的趨勢是:

●寫作力,不該只是附屬於國文課後的「作文」能力。

世界各國都開始將「寫作力」當成涵蓋各科目領域的基本能力。因為寫作是思考的工具,也是思考的成果。美國國家寫作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Writing)在推動美國各級學校寫作改革的報告書中強調,學生必須「學習寫作」(learn to write)與學會「透過寫作學習」(write to learn):「如果學生要能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知識,就必須有能力將一堆瑣碎資料、數據消化重組,並透過語言的表達來跟別人溝通。簡而言之,學生要能學習,必須會寫作。」

也是因為如此,美國大學入學考試SAT,從二○○五年起開始加考短文寫作;美國頂尖長春藤名校,紛紛設置「寫作中心」,把「寫作」訂為大學生的「必修課」。在以網路溝通的全球化競爭職場中,清楚表達意念的寫作能力,已經成為成功關鍵因素。「無法用寫作清楚表達自我的人,等於限制了他們在專業工作的機會,」美國國家寫作委員會共同主席、前參議員克里如是斷言。

●寫作能力,不是屬於有天賦與創意者的專利,也不是「寫多了就會」鐵杵磨成繡花針式的努力可及。

在西方修辭學的文化傳統裡,如何有效使用語言,如何透過寫作正確溝通,是一門可以教、可以學、每個人都可以透過方法精進的「技能」。中文學門裡缺乏有系統的研究和指引,這是我們整體寫作教育未來要面對的大事。


●好老師該做的事,不是花很多時間「批改作文」;

逼學生「每學期教出幾篇作文」,並不是評估教學績效最好的方式,反而可能是導致學生厭惡寫作的罪魁禍首。教師應該扮演的是「引導」的角色,不要一直強調「如何教」,而要看重學生「如何學」。國外研究指出,同儕批閱、小組討論,透過充分的閱讀、分析、腦力激盪和討論的歷程,是比教師批改更有效的做法。


專刊中特別摘錄「國家寫作計劃」出版的《因為寫作真的重要》一書(見八十二頁),以及專訪參與作文基測研發的清大教授蔡英俊(見七十四頁),這兩篇文章對寫作教育的趨勢,以及相關做法,有非常實用而清晰的詮釋。什麼是「寫作力」?寫作該怎麼教?怎麼學?推薦所有關心寫作的老師家長一定要詳讀。


語文教育大檢視

要迎接寫作所引發的新一波學習革命的挑戰,整個教育界,從觀念到做法都必須先進行一場自我更新。

寫作和閱讀,應該是語文課程的核心,而不該「外掛」在語文課程之外,成為可有可無、節慶式的活動。香港二○○○年啟動的教育改革,甚至把「從閱讀中學習」,列為所有課程改革的關鍵項目(見五十頁)。此次專刊中特別深入瑞典、芬蘭、香港、澳洲等國的語文教學現場,它們整合閱讀與寫作,將「課外閱讀課內化」的教學模式,值得台灣考。

《教出寫作力》不獨關心寫作,也企圖抽絲剝繭、全面檢視當前語文教育的問題。九年一貫之後的語文課程,教學時數大幅縮減、教學內容淺薄化、活動化,已經養成了「骨質疏鬆的一代」。但增加時數並不能成為解決下一代語文能力的萬靈丹。時數之外,背後的課程設計、師資、教材教法……或許才是關鍵。


閱讀的下一步,怎麼走?

我們特別調查全國國中小校長,試圖了解教學現場的實況及挑戰。也首度對中小學推行了四年的閱讀運動,做完整的回顧與評估(見一四一頁)。閱讀運動是這幾年來,唯一不受教育部長下台影響,在中小學逐漸發酵、茁壯的「寧靜革命」。許多「閱讀推手」織就了感人的故事,為台灣的孩子打開知識之門(見一六○到一九一頁)。


閱讀的下一步該如何往前走?

二○○六年,台灣首度參加PIRLS(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的評比,和全世界四十幾個國家一起評比國小四年級學童的閱讀能力,預計今年底公布排名結果。究竟什麼是國際認可的「閱讀能力」?台灣現階段民間有充沛的推動熱情,體制內卻缺乏「閱讀策略」的教學。主導PIRLS研究的中央大學教授柯華葳,完整陳述了國際閱讀素養調查多年來的分析與結論,非常值得做為下一波推動方向的借鏡(見一五二頁)。


專刊也嘗試從各縣市國中小學校回覆的圖書館閱讀資源,評比各縣市的「閱讀政績」。雖然這樣的評比並不能全面涵蓋各縣市政府在閱讀推廣上的努力,但我們希望透過正向激勵,讓主掌基礎教育的縣市政府,有企圖「向上提升」,同時也讓更多人注意到各縣市資源分配不均,極度M型化發展的問題(見一五一頁)。


啟動第二波教育改革的關鍵之鑰

此次專刊也為家有國中生的父母,提供非常實用的資訊。記者深入淺出的整理了基測作文評閱標準,也報導了滿分學生的學習歷程,以及新興的「作文補習班」到底在教些什麼,供所有焦慮的家長參考。還有作文名師們公開私房教案,以及張曼娟、朱天衣等作家們的創意私塾報導。作家白先勇、建築師漢寶德、天文學家孫維新、荒野保護先驅李偉文等,不同領域的名人如專業的導覽,帶讀者一探寫作與閱讀的祕境。

如果我們足夠重視,如果我們足夠理解,培養閱讀力和寫作力,應該要成為啟動第二波教育改革的「關鍵之鑰」。



----------------------------------------------

另外此次此專刊訪問了葛老師一些關於寫作閱讀上的一些理念與教學方式,這次徵得天下雜誌的同意轉載葛老師的訪問全文內容以饗各位家長.當然裡面還有更精采的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各大書局購買.好的出版品需要大家的支持喔.


-----------------------------------------------


八步「清字法」練出好文章

文--李佩芬<原文出自天下親子專刊--教出寫作力>


(前言)

打從學生時代就開始玩劇團,全身上下充滿活力因子的葛琦霞,曾是八十八年全國師鐸獎得主。
如今,她雖已離開學校體制,但透過創辦「悅讀學堂」,並成為「國際應用教育協會(Applied Scholastics International)」授權的學習技術成員,對第一線教學現場的熱情,從不曾從她身上消失。



(內文)

踏入悅讀學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右方一整面牆壁的故事與繪本,數量之多,幾乎可媲美兒童圖書室。再踏入她平時授課的教室,牆上貼的既非大師名言佳句,也不是學生贏得了多少作文比賽獎狀;取而代之者,是以幽默方式呈現「當學習效果不彰時,會出現哪些生理警訊」的童趣漫畫,提醒老師們無論如何要以孩子為中心,也教導孩子們面對學習阻礙時,能自我覺察、主動舉手。
「不管用什麼教材,只要老師用對了方法,就會有成效,」從事教學工作近二十年,如今唯一讓她稱道不已的教學理念,是一套源自於人道與教育學者,由L‧羅恩‧賀伯特(L. Ron Hubbard)所發展的「學習技術」。賀伯特的《學習如何學習》與《基本學習手冊》兩本著作,不僅解決她長期以來的教學困擾,如今更成為她不斷自我檢視的標竿,在她目前的作文教學中,佔有極重要地位。



@不讓誤解的字阻礙學習

葛琦霞回憶,最早她在語文教學上採全語文教學法,一開始還好,但約莫兩年後,會發現有個愈來愈嚴重的問題出現:「學生的字詞概念很容易含糊不清,久而久之,會降低孩子的中文字詞運用能力,」她觀察,「全語文有個很大的問題,在於它可以讓孩子享受閱讀,但是卻寫不出來,」
她解釋,這是因為在全語文教學理念中,認為孩子能「自然而然」了解文意,並不特別重視「定義與解釋」;這往往造成文句本身是字典的原義,但因孩子不了解,所以用自己的意思去拆解。舉例來說,當看到「剝香蕉皮」這個詞時,孩子若沒有從字典中確實暸解「剝」的定義,同時在有限的生活經驗中,又只看過媽媽「削蘋果皮」的話,那麼「剝」與「削」極可能就成為「被誤解的字」,讓孩子產生混淆。


@字典工具書,「清」出字詞定義

因此,不論教任何語文課程或寫作技巧,儘量給孩子清楚的實體物,提供實際操作的經驗感受,並把定義清清楚楚地寫出來,是她進行教學時相當堅持的重要元素。
如她訓練「讀寫能力」的方式,是透過有八道步驟的「清字法」,讓孩子從字典中查出適合文章上下文的字詞定義,並透過口頭造句把字詞真正用出來,甚至對同樣語詞的不同定義,也進行相同的造句練習,目的在為「聽說讀寫作」中「作」,進行最基礎的扎根工程。之後即使進展到文章寫作技巧,她也同樣會把「何謂句子」、「形容詞、譬喻是什麼」的定義清清楚楚寫出來。
「真的不誇張!有次我去演講,台下三、四十位老師,沒有人能回答我『句子』的定義,」那次經驗讓葛琦霞相當震撼。她認為,若連老師都無法清楚勾勒出「兩個以上的詞組合起來,有主詞、述語,並能表達完整意思」是句子要素的話,又怎能奢求教出有寫作力的孩子?


@老師角色,朝輔導更邁進

在帶領孩子作文時,葛琦霞也時時提醒自己運用「學習技術」,仔細觀察孩子是否出現如賀伯特所點出的「無聊、茫然、腦中一片空白、感覺好像被壓扁、彎腰駝背、生氣、頭痛、頭暈、揉眼睛……」等各種生理反應。根據賀伯特的教育理念,當孩子出現這些「症狀」,就表示學習遇上了阻礙,這時老師就要趕緊走到孩子身邊,當下立刻處理。
譬如曾有個孩子,平常說話相當靈巧,但一碰到寫作,別人振筆直書,他卻總是兩眼無神停住不動。葛琦霞的帶領方式,是先帶領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再調整成一個句子,並讓他重複說那個句子,確定他能說出完整的句子後,再讓他邊說這個句子邊寫出來,寫完後還要讓他再唸一次,以確定孩子與她剛剛造的句子是一致的。
「美國有兩三個州,已將這套學習技術列為師資培訓機構的必修課,」她以自己曾觀摩過的美國七所私校教學指出,當採用這套技術後,四年級以上學生竟能根據學習單自我學習,有問題就查閱身旁工具書或舉手發問,「老師的主要角色不是在台上表演,也不再是教學,而是輔導!」她由衷期待,國內師資能早日達到此一境界,如此不僅孩子寫作力能提升,對各領域學習亦有相當助益。




葛琦霞老師的寫作教學私房絕招

●根基於羅恩‧賀伯特(L. Ron Hubbard)的「學習技術」是必修課,這包含了三項基本要素:(1) 必須給孩子清楚的實體物,或帶領他們實際去觀察、操作、感受;(2) 不要跳過任何一個階梯,要一步一步學習;(3) 以八道步驟的「清字法」摒除誤解字,清楚告訴孩子每個字詞的定義,並有能力將每種定義造句,才算是真正了解與應用。

●善用字典。其中「國語活用辭典」、「小學生活用辭典」(五南),e世代華文辭典(東華),以及華杏國語辭典(華杏),是她目前推薦的四本優質工具書。

●大量的繪本與故事示範教學,並適時融入詞語配對、藏寶遊戲、肢體戲劇等各種活動,激發出孩子想法。如透過「影子」(青林出版)詩歌繪本,以朗讀表達情感,用幻燈機讓孩子體驗光影,也藉此講解作者如何鮮活使用「明喻」與「暗喻」,讓譬喻不再只停留在「月亮像檸檬」的用法而已。


延伸閱讀
如何讓孩子學好作文? (敎出寫作力專刊)
用文字搭起通往自然的橋 (敎出寫作力專刊)
寫作,開啟思考力大門 (敎出寫作力專刊)
讓孩子愛上寫作,父母可以怎麼做? (敎出寫作力專刊)
我如何學寫作? (敎出寫作力專刊)
寫作的四個關鍵能力 (敎出寫作力專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此網誌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