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6

關於Astrid Lindgren (阿斯特麗‧林格倫 )

國人對於兒童文學作家的認識大部分是受到日本與美國的影響以及來自報章媒體的報導。所以,歐洲的兒童文學作家對於一般的國人還是相當的陌生,都只是停留在安徒生、格林兄弟的刻板印象。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
因為今天一早看到聯合報的一則消息
「瑞典最受歡迎童書作家奧絲翠 百歲冥誕」讓我想起這位在北歐非常有名的作家,也應該趁機介紹給大家認識。這位作家的名字在台灣的中文翻譯非常凌亂有人翻成 「阿斯特麗德·林格倫」,也有人翻成 「阿絲特麗‧林格倫」、「阿‧林格倫」以及聯合報翻的「奧絲翠 」甚至有的人乾脆稱為「林格倫」免得解釋不清。不管如何的翻在這裡我還是用「林格倫」來稱呼她。


Astrid Lindgren的生平背景



(1907年11月14日—2002年1月28日)為北歐國家瑞典著名的童書編輯出版者,也是20世紀中晚期世界相當著名的童書作家。
林格倫首部作品於1944年問世。翌年,她著作出版了以本身女兒為讀者對象的《Pippi Langstrumpf》 (長襪子皮皮)。出身農家女的林格倫,生於瑞典小村莊內斯,和她筆下的皮皮一樣,是個頑皮、慧黠、勇敢、自信、鬼靈精怪、精力旺盛、不受文明法規束縛的野女孩。有一年女兒肺炎臥病在床,她開始編講床邊故事,長襪子皮皮的構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該作品旋即獲得全世界兒童喜歡,該書被譯成30多種語文,總發行量超過一億冊。自此,她除了擔任寫作之外,也在1970年之前,擔任瑞典某出版公司的童書主編,開啟了瑞典兒童文學於世界的地位。1958年,她更獲得童書作家最高榮譽安徒生獎。

2002年,她因病去世於瑞典
斯德哥爾摩。終其身她著作超過80本,其中,尚有數十種語言版本。許多人都認為她是「瑞典最受歡迎作家」之一。


在林格倫逝世之後,許多瑞典人深感遺憾的,是諾貝爾文學獎不曾授予這個最受歡迎的作家。也許是爲了彌補這一遺憾,在爲林格倫舉行國葬之前,瑞典政府宣佈:設立一項國際文學大獎,以紀念這位全世界兒童喜愛的女作家。


除了文學獎項外,畢生還致力於保護兒童、動物及環境。強烈關心社會問題,不懈地爲兒童、農民以及其他弱勢群體的利益抗爭,爲動物權利和環境保護而呼籲。多年來,她爲兒童權利和動物權利所做的抗爭,在瑞典幾乎是一呼百應。報紙經常把她的意見登載於頭版,就連政府首相都不得不放下身段,親自聽取她的意見。



關於阿斯特麗‧林格倫文學獎
林格倫於2002年以94歲高齡過世。為了紀念她並且促進世界兒童文學和少年文學的發展,瑞典政府以她的名字設立了這個國際獎:阿斯特麗‧林格倫文學獎(The Astrid Lindgren Memorial Award)。
由於獎金數額高達五百萬瑞典克郎,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兒童文學獎和少年文學獎,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文學獎。 文學獎由一個評委會評選產生。每年頒發給一個或數個獲獎人,無論作品的語言或國籍。文學社團、繪畫家社團、敘述運動和促進圖書工作者也都有機會獲獎。


歷屆林格倫文學獎得主

2003 年
Maurice Sendak (
莫里斯.桑達克)
中譯本作品--
野獸國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廚房之夜狂想曲 (In the Night Kitchen)
在那遙遠的地方 (Outside Over There)


Christine Nöstlinger (克莉絲汀 內斯特林格)
中譯本作品--
古靈精怪粉菩提 ( Rosalinde hat gedanken im kopf )
法蘭茲踢足球 (Fußballgeschichten vom Franz)
閣樓上的護身鬼 (Rosa Riedl Schutzgespenst)
一隻老狗的流浪 (A Dog's Life)
罐頭裡的小孩 (Konard oder Das Kind aus der Konservenbuchse)
奔離火藥城 (Fly away Home)
人造娃娃歷險記 (Conrad: The Factory Made Boy)
小黃瓜國王 (The Cucumber King)

2004年
Lygia Bojunga ( 波永嘉)
中譯本--
畫家阿米哥 (My Friend the Painter)

2005年
Philip Pullman(菲力普 普曼) ---【黑暗元素三部曲博客來網站介紹
中譯本作品--
黃金羅盤--黑暗元素I(The Golden Compass)
補充說明:同名電影黃金羅盤將在今年2007年12月在台灣上映.

黃金羅盤官方網站(請點選)




黃金羅盤製作幕後花絮






奧祕匕首--黑暗元素II(The Subtle Knife)
琥珀望遠鏡--黑暗元素III (The Amber Spyglass)
卡斯坦伯爵(Count Karlstein, or the Ride of the Demon Huntsman)
我是老鼠 (I Was a Rat)
發條鐘 (Clockwork , or All Wound Up)


荒井良二 (Ryoji Arai)
中譯本作品--
猜謎旅行 (なぞなぞのたび)
猴子醫生和蛇護士
搭公車



2006年
Katherine Paterson (凱薩琳 帕特森)
中譯本作品--
通往泰瑞比西亞的橋( Bridge to Terabithia)
吉莉的抉擇( The great Gilly Hopkins )
孿生姊妹( Jacob have I loved)
太平天國 (Rebels of the Heavenly Kingdom )
織女力蒂(Lyddie )

其中在去年上演「尋找夢奇地」的電影就是以「 通往泰瑞比西亞的橋」此本少年小說改編而成。其實這本書在1985年也曾經改編上演.我就把這兩個版本的電影介紹連結讓大家欣賞比較一下

1985年版的Bridge to Terabithia 電影片段




2006年版尋找夢奇地的電影片段



2006年尋找夢奇地版電影MV






更多林格倫的作品介紹

談到林格倫的作品不能不提到《長襪子皮皮》,《長襪子皮皮》這個瑞典60年來最受歡迎的兒童故事是在1945年誕生。“皮皮露達·維多利亞·魯爾加迪婭·克魯斯蒙達·埃弗拉伊姆·長襪子”,這是皮皮的全稱,取這個名字的人就是林格倫的女兒。女兒卡琳7歲的時候因為肺炎病倒在床,,每晚都要媽媽講故事哄她睡覺。 女兒創造了長襪子皮皮這個古怪的名字。 皮皮勇敢、獨立,力大無窮,但她也是粗鲁無理、有點蠻横,這和人們傳统觀念中的女孩形象大相逕庭。 想多知道這個皮皮和一般孩子有什麼不一樣嗎?大家可以購買一本台灣志文出版社所出版發行的「長襪子皮皮冒險故事」就會知道這個紅頭髮、雀斑臉、兩根小辮子的皮皮到底有多"皮"。當然也可以當成床邊小故事再孩子入睡前講一講裡面的故事內容,其實這也是當時林格倫創造出這個故事的原意。

皮皮這個故事也曾拍成電影,大家就欣賞下列的片段




不同版本的電影片段


當然林格倫還有一個作品「強盜的女兒」也被改編成電影,在80年代的金馬影展中也曾引進台灣放映。此片1985年獲得柏林影展銀熊獎, 也被當時的文建會推選為民國75年十大外語片之一。在2004年(民國93年)九歌兒童劇團也曾改編成兒童舞台劇在台灣巡迴演出。而且在今年九歌劇團再次在11月巡迴演出此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購票觀賞(請點選)。「強盜的女兒」 此書時報出版社也曾翻譯成中文版,可惜現在已經絕版了不再發行。

以下為電影版本請慢慢欣賞:






其實在台灣林格倫的中譯本作品絕大部分都是由志文出版社所發行計有

歡樂村的六個孩子

小英雄藍普斯

瘋丫頭瑪迪琴的故事

孤兒賴思慕流浪記


白馬王子密歐

屋頂上的小飛人以及DVD版本 (弘恩文化)

影像片段



大偵探小卡萊(在民國69年時純文學出版社曾經出版這套系列書籍,書名為"少年偵探"、"目擊者"、"間諜團"一共三本.請連結怪老頭樂多多部落格就知道) 。我花了一點時間在圖書館的館藏資料中搜索,發現目前在嘉義中埔鄉立圖書館以及民雄鄉立圖書館還收藏有"間諜團"此書;彰化北斗圖書館有"目擊者"此書,可以宅配借書喔!只要你有圖書證號就可以連結上網登記借閱。



延伸閱讀

長襪子皮皮


大偵探小卡萊


林格倫和她的童話樂園


懷念阿·林格倫


長襪子皮皮和她的白髮母親


皮皮的“媽媽”走了


林格倫和她創造的兒童世界


緣接“童話外婆”林格倫



林格倫的相關網站


百年紀念林格倫官方網站


瑞典文 林格倫官方網站


林格倫的世界


林格倫劇場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此網誌

網誌存檔